【乡村振兴满天星】歙县狮石村:“红绿”融合走出一条产业富民生态润民的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2-06-22 17:22

地处黄山市歙县西南边陲的狮石村,曾是全县重点贫困村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9户210人,贫困发生率为24.7%。近年来,歙县狮石村驻村工作队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激活“红色动能”,驱动“绿色发展”,发展红色教育基地、温泉农家乐、特色种养业、生态旅游等四大板块,闯出了一条“红绿”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图为徽州天路

红色是狮石村的底色。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领导的工农武装1000多人就在狮石村开展农民运动,播下革命火种。近年来,狮石村驻村工作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把乡村旅游与开展红色教育相结合,不断丰富红色旅游菜单,打响“红色狮石”的品牌。通过向上争取资金3000多万元,拓宽改造依悬崖而建的徽州天路,全长23公里,解决困扰多年的交通问题;投入110万元,建成村党群活动中心,让这个1936年6月就在蝙蝠洞里成立的党支部鲜红的党旗再次迎风飘扬;投入23万元建成展示当年红军在狮石革命岁月的“清贫馆”,投入12.5万元将村里的老祠堂改造成“红色狮石革命村史馆”,展示红色历史资料。2019年下半年以来,皖浙苏沪三省一市累计10万多人次不断涌进狮石,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村庄的知名度日益增高。

图为党员在狮石村村史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红绿”融合让产业增色。


驻村工作队立足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种养业和旅游业,用红色文化吸引人,用绿色资源留住人,将原先废弃的茶厂改建成独具特色的温泉农家乐,引进外地客商承租开发生态休闲旅游,探索出一条依托当地温泉资源发展产业,并实现稳定增收的长效路子;依托山区生态优势养殖高山生态猪、生态鸡和特种石鸡养殖及天然香菇、野生木耳、石耳等,同时动员外出创业致富农民返乡创业,开办星级农家乐,形成在狮峰岭10公里绿水青山环绕的盘山路上的点面结合,从而延伸“红色狮石”旅游产业链条,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生态饭”,日子越来越红火。

图为驻村工作队在跟村民了解笋干销售近况。

红色精神激发内动力。


为增强村民们到底致富本领,通过主动邀请名店大厨手把手地讲授行业标准,教做菜肴,促使全村每家农家乐有自己的特色菜肴,让游客们可以倾听不同的红色故事,品尝不同的绿色深山美食;通过专门邀请县农业委专家来狮石上课,到田间地头讲解,让大家掌握各个种养环节的技术,发展旅游产业链中的后备箱经济,让种养户们增产增收。

村民“面子”美了,但“里子”更得耐看。每年重阳节,工作队和村两委都会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祝寿,到祠堂里吃长寿面和茶叶蛋,佩戴大红花,让全村所有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也让“文明之风”悄然浸润人心。为充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持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锤炼红色精神,使之成为老区人民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武器,同时驻村工作队筛选出8名创业致富的典型人物,用身边事引导身边人,努力营造安贫可耻、致富光荣的鲜明导向,激发产业发展干劲决心。

图为重阳节当天,正在为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祝寿。


如今,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与厚重的红色文化氛围相互融合,狮石村擘画了一幅党的建设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美好画卷。但脱贫攻坚不是终点,是我们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未来,一代代狮石人将继续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真正让“徽州天路”和“红色狮石”成为一张享誉长三角和大江南北的红色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黄山靓丽名片。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邮件联系wyl860211@qq.com删除

混迹职场

升职加薪

热门推荐